根据有关要求,现将《关于优化公交站台视觉形象,讲好黄石文旅故事的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已经对公交站台展开特色升级改造试点探索。一是华新旧址的两处公交站台提升改造。如华新旧址的两处公交站台风格与周边环境及华新旧址的整体风貌深度融合,成为“融入黄石文旅元素、讲好黄石文旅故事、打造特色公交站台”的典范案例。二是桂林北路档案馆站、苏州路二中站等公交站提升改造。市城管委实施的“花好月圆”花城计划,对桂林北路档案馆站、苏州路二中站等多个公交站进行绿化美化,种植地方特色的植物,增添花坛、雕塑等景观小品,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站台候车环境,也成为展示黄石的地方生态文化的一种方式。
我市城市公交运营及管理部门将持续推进公交站台与文旅资源深度融合,将锚定“文旅第一展厅”目标,通过功能升级与文化赋能,推动公交站台从“交通节点”向“城市文化窗口”转型,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一)主题化设计实践。在新建及改扩建道路中,试点打造“矿冶文化”“山水黄石”等主题公交站台,串联磁湖风景区、未苏湾、西塞山景区、华新1907文化公园、东方山景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华侨城恐龙奇域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旅游景区,展示黄石文旅形象,推进城市公交与文旅融合发展。一是诗画山水主题。以张志和《渔歌子》、苏轼诗词为内核,结合西塞山、磁湖实景打造“诗词长廊”,塑造“西塞山前白鹭飞”的意境。二是以景区为主题。以仙岛湖、天空之城的千岛景观为背景,采用玻璃观景平台设计,展示负氧离子数据,突出原自然风貌的标签。
(二)工业文旅联动。依托有轨电车、铜鼓大道沿线公交站台展示黄石工业文明,强化黄石“矿冶之都”品牌形象,讲好城市历史底蕴故事。如工业遗产主题,运用锈蚀钢板、齿轮造型等工业元素,融合AR技术展示铜绿山古矿址、华新水泥厂历史工业遗址场景,展示历史时代变迁,呈现“工厂—文化地标”转型历程,提供二维码虚拟导览服务。
(三)智慧赋能与便民服务。完善公交车辆定位系统设施及系统监控平台,通过部署智能导览屏及APP或小程序推送公交实时动态信息,便捷大众出行。打造旅游主题线路,如:“工业印记”、“田园风情”等主题线路,嵌入“黄石文旅”小程序,并动态景区实时人流。增设导览标识、休憩座椅,布设“文旅驿站”、“滴滴驿站”,提供免费Wi-Fi、充电接口、雨具、急救包等应急性服务。
(四)视觉形象建设。推进公交站台主色调及宣传语设计,如“青绿之城”主色调(磁湖蓝、矿山棕)、“遇见青绿不须归”宣传语。推广“公交站台文化”,设置站台展览如铜草花标本、东坡手稿复刻、主题壁画等。联动“花好月圆”花城计划,种植特色植被,提升站台周边景观品质。
(五)建立协同推进机制。一是建设协同。协同相关各部门、单位将黄石特色文旅元素融入所有涉及港湾式公交站台的项目之中,并丰富港湾式公交站台便民服务功能,提升公交站台四周景观亮化品质。二是示范引领。以华新旧址站台改造为范本,探索与各片区特点相适宜的公交站台形象。三是运维保障。协同相关各部门、单位将公交站台及其附属设施纳入城市保洁体系,并进一步美化及优化公交站台配套服务。
下一步,我局将协同相关各部门单位,逐步推进重点路段、重点区域公交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交站台成为展示黄石文旅内涵的高品质公共空间,切实推动“流量”转化为“留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