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黄石建筑业如何“重启2020”

作者:廖巍巍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0-06-10 11:25

 危机亦是转机 难点也是拐点

8日,气温超过30℃,在我市许多建筑工地,赶工期的氛围和天气一样火热。

  团城山宏泰广场项目部,塔吊轰鸣声、铁锤敲打声、电锯切割声响成一片。项目现场负责人胡承瑞告诉记者,3月20日复工以来,300多名建筑工人加班加点赶工期,目前项目各楼栋的平均施工进度已经达到23层,预计7月底5栋楼房可全部封顶。

  年初疫情来势汹汹,建筑行业所受影响尤为深远。随着我市建筑业全面复工复产,一手抓疫情常态化全面防控、一手稳定建筑行业经济全速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化“两难”为“两全”,继续夯实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考验。

  保质保量赶出进度

  战晴斗雨抢工期,位于杭州西路北侧的黄石居然之家项目,上月已实现封顶,明年元月可对外营业。项目部负责人徐朋表示,前期受疫情影响,工期耽误了两个多月,疫情形势好转后,3月25日全面复工。目前有200名工人日夜奋战在工地上,加班加点赶进度。

  同时在赶进度的,还有位于花湖大道上的碧桂园壹方公馆项目。据承接该工程的湖北江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彭义强介绍,目前房屋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内外装修,预计整个工程在今年8月完工。

  黄石的建筑业,如今已经“赶”出了进度,市住建局统计,从3月下旬开始我市建筑和市政项目陆续复工复产,截至4月中旬,全市228个建筑工地全部复工,复工率达100%;特别是各个建筑工地全方位做好工人疫情防控工作,目前返岗的建筑工人数已达去年同期水平的96%。

  “复工复产进度快,原因是黄石的建筑业有自信。”市住建局建筑业科负责人说,以2019年为例,全市完成建筑业产值490.52亿元,同比增长10.5%;实现增加值107.88亿元,同比增长9%,建筑业增加值在全市GDP占比超过6%,建筑业牢牢巩固了黄石支柱产业的地位。从全省建筑业排名来看,2018年黄石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位列全省第7位,2019年初步统计将提升至全省第6位。

  黄石的建筑业有质有量,也是复工复产的底气来源。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建筑业企业790家,其中冶炼工程总包特级企业1家,房建施工总承包一级22家,房建施工总承包二级86家。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古建企业发展迅猛,已成为了湖北省建工十大名片之一;2018年,我市古建筑企业产值合计近68亿元,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15%;2019年,古建龙头企业殷祖古建公司年产值32亿元,有力支撑了我市建筑业产值规模。

  四痛点成发展桎梏

  然而不可否认,疫情之下,我市建筑业的“凛冬”还未完全过去。

  作为我市建筑业的龙头企业,湖北殷祖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仍能感受到疫情带来的阵阵“寒流”。“今年感觉融资更难、回款速度更慢。”公司董事长曹继杰说,今年1至5月,该公司工程回款仅为去年同期一半水平。回款的“慢节奏”明显影响了企业的资金池,加之疫情影响信贷支持不足,公司不得不选择成本和风险更高的民间渠道融资,维持运行周转。

  疫情带来的行业冲击,数据更一目了然。市住建局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市建筑业产值完成24.46亿元,同比下降71.5%。市住建局建筑业科负责人坦言,受疫情影响,我市建筑业面临着项目施工成本增加、资金压力加大、开发投资下降、古建企业“走出去”难等不良因素,预计今年全市建筑业产值将下降三成左右。

  究其原因,四大痛点成了影响我市建筑业发展的桎梏:一是建筑企业资金链紧张,受疫情影响,工程款支付迟滞,影响建筑企业资金回笼,企业贷款和借款利息增加,加上融资难度加大,企业资金链受到严重影响。二是成本增加,由于工程进度延期,复工后为抢工期,人工成本、材料价格、库存成本均上升,新增疫情防控措施费用,建设项目成本进一步增加,企业利润下降;部分现金流不好,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的企业将面临淘汰。三是开发投资下降,一季度全市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八成,全市新开工项目减少,本地市场竞争加剧。四是部分省市暂停或减少工程招投标活动,少数地方以疫情防控为由对湖北企业投标设置障碍,甚至有已中标项目被直接解除的情况,建筑业企业承接项目减少甚至无工可接,面临生存危机。

  彭义强介绍,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工程款回笼资金寥寥可数;而由于工地停工,人员工资不能停发,今年2至3月份停工期间,该公司在零收入的情况下仅花费在工地设备租赁和人员工资发放上的费用就超过400万元。同时,本地建筑企业在黄石市场的占有率还在持续下降,前几年湖北江天在黄石本地承接工程项目的年均造价款总额达到了7至8亿元,而当前该公司在黄石仅承接建设一个项目,工程造价总额不足1亿元。

  创新升级勇谋出路

  大考之年,我市建筑行业正积极从危机中寻转机,在难点中寻拐点。

  3月20日,殷祖古建公司组织10辆大巴车,载着300人前往山东省莒县,建设被公认为和齐文化、鲁文化并称的莒国莒文化古城项目。“如今已有800名工人在该项目中施工,完成了2亿元的工程量,整个10亿元的工程投资预计明年完工。”说起今年的计划,曹继杰信心满满,“本月下旬,我们又将点对点组织500名古建工匠,远赴外省开展项目建设。”

  曹继杰坚信,行业在复苏。他以自身举例,今年以来该公司克服重重不利影响,新签下5亿元的合同,比去年同期逆势增长20%。

  缘何成绩喜人?曹继杰介绍,“秘诀”首在主动攀大靠强,长期与国有平台、大型企业合作,如在省外和“中字头”企业、在省内和鄂旅投强强联合承接项目;其次是计划今年在全国各地通过成立直属公司、冠名法人公司、实施品牌输出等方式组建10个分公司,破解项目承接难、用工短缺等困难;三是延伸产业链条,发挥古建特殊产业优势,参与商业地产、特色小镇、文旅市场建设,并开拓铜雕、石雕、木雕、花卉园林等业务,扩大企业影响力。

  和殷祖古建一样,湖北江天谋出路的“第一招”也是攀大靠强。彭义强介绍,如今该公司已成为碧桂园集团的优质供应商,仅在湖北省内就承建了该集团的5个项目。“打出了品牌,自然就有市场。”彭义强说,今年以来,该公司在河北、武汉、黄冈等地签下4个工程建设项目合同,总造价超7.5亿元。“疫情过后,品牌才是生命力。”彭义强表示,将继续拓展与全国大型房企的合作空间,探索建立工地大宗材料直供制度,进一步为项目工程质量安全把好关,提升企业信誉度。

  助力建筑业发展,除了自救,更有政策扶持。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眼下省住建厅与建行湖北分行已签订1000亿元的“建筑业支持与纾困计划”定向支援合作协议,如今我市首批116家建筑企业已获得5.8亿元的信贷支持。为对冲疫情影响,市住建局一系列支持政策已密集出台:鼓励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工程总承包企业加强互助,合理分担停工损失,协商提高工程款支付比例,加快工程款支付进度;将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用于防疫防控用品物资费用纳入文明施工计价范围,减轻建筑施工企业资金负担;适当调整商品房预售许可形象进度要求,提高预售监管资金使用效率,鼓励房企开展线上销售;鼓励对物业企业进行适当补贴,全力以赴支持建筑业企业挺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