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黄石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筑节能、市韧性城市建设项目专项工作经费)

来源:计财科      时间:2020-07-15 11:44

黄石市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黄石市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2019年度

 

 

 

 

 

项目名称:黄石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项目单位:黄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主管部门:市人民政府

评价机构:自评

 

2020年 7 月

 

 

 

一、项目概况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一)项目立项背景和依据。

1.立项背景: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咨询及专班工作经费,是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任务要求,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设立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创建工作。 

2.主要依据:《黄石市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三年行动方案》(黄政办发[2017]50号)、《黄石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2015年第46号)。

(二)项目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

1.介绍项目资金(包括财政资金、自筹资金等)来源及安排落实、总投入等情况。

根据《黄石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2015年第46号)而设立,由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对历史街区、古民居、古建筑等文物开展抢救性重点保护,并每年安排20万元办公经费用于创建名城的日常工作。

2.项目资金(主要是指财政资金)实际使用情况以及与年初预算对比分析。

2019年财政安排创建工作办公经费20万元(含财政统筹2万元),实际支出5.85万元,资金使用率为29.25%。项目资金年初预算主要用于:一是邀请国家、省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的专家的咨询费用(本年度实际邀请了省级专家三人/一次),二是用于创建工作日常办公(本年度编印了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法律法规文件汇编200本,报送了各类工作汇报材料、工作总结报告10次)。三是用于创建工作考察(本年度为实施外出考察)。四是用于历史建筑保护(本年度实施了50栋历史建筑挂牌、建档保护)。因名城创建及历史建筑建档保护工作的长期性和相关工作调整,以及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步做好项目资金开源节流。

(三)项目实施情况。分四部分(投入、过程、产出、效果)说明。

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咨询及专班工作经费,是根据《黄石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2015年第46号)而设立的专项资金,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历史街区、古民居、古建筑等文物开展抢救性重点保护(该项目资金市财政直接拨付给有关单位)。办公经费18万元主要用于:项目资金主要用于:一是邀请国家、省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的专家,指导我市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整治、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管理等。二是用于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汇编资料编印、创建工作汇报材料、工作总结报告等日常办公运行支出。三是完成了我市两批50处(栋)历史建筑的建档、挂牌、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等工作,确保了我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扎实推进。因名城创建及历史建筑建档保护工作的长期性和相关工作调整,以及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步做好项目资金开源节流。

二、项目绩效分析及评价结论

(一)项目绩效目标。

项目年度目标为:

1、邀请省内名城保护专家指导创建工作,为我市历史街区整治提供指导。

2、完成历史建筑挂牌保护、建档、修缮管理等工作;

3、完成名城创建日常办公及相关工作;

(二)项目绩效评价目的,项目绩效评价框架,绩效评价工作情况。包括抽样原则、样本数量、抽样占比情况等。

    邀请省内名城保护专家指导创建工作,形成黄石市历史文化街区整治及历史建筑保护调研报告,为我市历史文化街区整治及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提供专业指导。完成历史建筑挂牌保护及确保创建工作正常运行。

(三)绩效分析,对比绩效目标申报表,逐项分析说明项目实际完成情况(包括数据来源方式、数据计算公式等)。

数量指标:确保名城创建工作正常运行,开展历史文化街区调研及历史建筑建档、挂牌保护管理。

质量指标:邀请省内名城保护专家指导创建工作,形成黄石市历史文化街区整治及历史建筑保护调研报告,为我市历史文化街区整治及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提供专业指导。

社会效益指标: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留住城市根脉和城市记忆,提升城市形象,营造宜居环境。

(四)评价结论。

从本项目近二年经费使用情况看,一是在预算、审批、使用上能够遵守财务审批制度。二是在经费使用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创建工作推进情况,合理使用专项资金(专家授课和专家指导等相关工作因相关因素虽有计划安排,但未能组织实施、编制名城《申报文本》,遴选第三方专业咨询公司工作,因工作重心调整等原因未实施)。三是结合工作实际,坚持节省开支的原则(在聘请专班工作人员环节和日常办公用品的采购环节,注重发挥效能和节省成本,控制专项资金的支出。

三、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是坚持预算管理,二是注重节省支出,三是坚持实事求是。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名城创建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创建工作难度大,工作进展不一致,有些工作因各种原因未能按计划执行,导致预算执行不到位。如计划安排历史建筑建档工作,根据上级要求,要采用现代音像技术建档等原因,虽有计划安排,但未能实施到位。

(三)建议,参考历史数据、行业标准及绩效目标实际完成情况等相关资料,针对绩效目标、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及次年改进建议。

建议将该项资金实行单列,实行实报实销,节余转存的方法,既实事求是,又为创建名城工作积累了资金,切实将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四、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黄石市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黄石市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2019年度

 

 

 

 

 

项目名称:建筑节能专项经费

项目单位:黄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主管部门:市人民政府

评价机构:自评

 

 

2020年7月

一、项目概况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一)项目立项背景和依据。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石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计划的通知》(黄政办发[2014]15号)、《关于印发<2017年全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工作意见>的通知》(鄂建墙[2017]2号),《关于开展2016年建筑节能以奖代补资金绩效实地核查的通知》(鄂建办[2017]177号),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及建筑节能改造

(二)项目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

2019年市财政部门预算安排建筑节能项目资金9万元(含财政统筹0.45万元),实际支出1.47万元。资金使用率为16.33%。

(三)项目实施情况。

该项目主要用于建设科技计划项目奖补、建筑节能培训、建筑节能综合检查、建筑节能考察接待等。

二、项目绩效分析及评价结论

(一)项目绩效目标。

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发展、严格落实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省、市、局目标各项任务指标。

(二)项目绩效评价目的,项目绩效评价框架,绩效评价工作情况。包括抽样原则、样本数量、抽样占比情况等。

项目绩效评价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使用项目资金,达到提高我市建筑节能水平,开展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创建省级、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完成省住建厅对我市建筑节能与勘察设计综合检查的迎检工作,检查组专家给予我市建筑节能工作高度评价。

(三)绩效分析,对比绩效目标申报表,逐项分析说明项目实际完成情况(包括数据来源方式、数据计算公式等)。

为了更好的发展黄石绿色建筑及绿色节能科技项目,市建委与黄石市理工学院合作进行绿色建筑研究,申报省级绿色建筑及绿色节能科技项目,共申报6项,获批4项。

有3个项目(中心医院黄金山院区、恒大名都、奥山星城)获得省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8家建材企业取得绿色建材/生产标识。

湖北省住建厅对全省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工作目标责任的检查考核中,黄石市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得到省厅肯定。

(四)评价结论。

建筑节能专项经费整体支出绩效合格,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黄石市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黄石市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2019年度)

 

 

 

 

 

项目名称:市韧性城市建设项目专项工作经费

项目单位:市韧性城市建设办公室

主管部门:市人民政府

评价机构:自评

 

2020年7月

一、项目概况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一)项目立项背景和依据。

我市于2014年当选为100韧性城市会员城市,于2015年6月成立市韧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黄政办函【2015】71号),2016年纳入财政预算。

(二)项目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

市韧性城市建设办公室为市财政全额拨款单位,2019年部门预算25万元(含财政统筹1.25万元),实际使用10.64万元,主要用于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费,资金使用率为42.56%。

(三)项目实施情况。分四部分(投入、过程、产出、效果)说明。

市韧性城市建设项目专项工作经费,2019年的预算为23.75万元。我办的工作经费大多用于人员、办公费和差旅费等日常开支。撰写《黄石韧性战略报告》中英文版本并赴海口发布,撰写《黄石市韧性城市建设重点领域研究》并报省科学技术协会参与课题研究,赴天津参会宣传我市韧性城市建设经验,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市的韧性城市建设开阔了新的思路,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发展机遇。

二、项目绩效分析及评价结论

(一)项目绩效目标。

按照100韧性城市的要求,完成阶段性工作,同时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自行开展相关特色韧性城市建设工作。

(二)项目绩效评价目的,项目绩效评价框架,绩效评价工作情况。包括抽样原则、样本数量、抽样占比情况等。

评价目的主要是通过评价审核我办经费的支出情况。审核框架主要是通过对比申报预算和实际使用情况,2018年的工作经费主要用于维护办公室的日常开支。包括人员工资福利支出、办公费和差旅费。目前,中国4个韧性城市,只有黄石走在最前面,所有的工作都是探索性工作,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和作法。国家有关部委(住建部、发改委)及市政府大力支持此项工作,但均无文件。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在指导我们探索实践。

(三)绩效分析,对比绩效目标申报表,逐项分析说明项目实际完成情况(包括数据来源方式、数据计算公式等)。

数量指标:确定韧性城市领导小组成员,划定韧性建设领域的具体目标,该目标基本完成;

质量指标:有利于韧性建设发展的项目,该目标基本完成;

成本指标:组织专家评审劳务费及办公费等,该目标已实现;

经济效益指标:推进城市建设走上可持续、绿色发展之路,该目标部分完成;

环境效益指标: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提升人居环境,该目标部分完成。

(四)评价结论。

市韧性城市建设项目专项工作经费整体支出绩效合格,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三、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主要经验及做法。

韧性城市建设工作是首创性的工作,需要借助外部的一流科研院所的能力来实现工作的突破。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9年预计招聘一位工作人员,因为办公室没有招聘工作人员,2019年度人员经费产生了结余。

(三)建议,参考历史数据、行业标准及绩效目标实际完成情况等相关资料,针对绩效目标、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及次年改进建议。

加紧和100韧性城市总部的联系,尽快开展韧性城市建设工作。

四、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本次绩效评价的局限性等。

市韧性城市建设项目专项工作经费主要是用于日常办公开支,我办的工作都是首创性的工作,完成情况也无法以定量或者依靠以前的工作经验来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