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进我市老旧小区二次供水的提案》其中部分建议已经着手实施,还有部分建议将在下步工作中逐步推进。根据有关要求,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总体情况
老旧小区由于建成年代久远,原有的供水管网老化腐蚀,杂质淤积,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维护及更新供水设施设备,对老旧小区居民至关重要。2019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并牢牢把握改造重点,优先解决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短板。据统计,全市三年共计启动214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105056户,计划总投资额28.39亿元,其中供水管网改造累计288.033公里。
二、主要做法
我市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等方面主要做法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了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统筹协调、高位推进、各部门依职责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我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二是市领导高度重视,指导项目实施。市委书记深入一线调研,全面部署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市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国家、省级老旧小区改造政策精神,研究解决项目推进存在的问题;分管副市长也多次实地查勘改造进展情况,协调各方参与,指导项目实施。三是研究出台政策,提供制度保障。2020年4月,我市印发了《黄石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方案》;2021年3月,根据国办发〔2020〕23号、鄂政办发〔2021〕19号精神,结合我市近两年的工作实践,在积极借鉴上海市等外地老旧小区改造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市出台了《进一步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为下步我市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四是市住建局牵头多次召开协调会,特别是就老旧小区供电、供水、通信设施改造问题,会同城区政府召集相关专业经营单位现场查摆问题并研究解决方案,搭建了城区政府与专业经营单位相互配合的沟通交流平台
(二)完善设施建设,提升改造质效。我市坚持“基础类必须改、完善类尽力改、提升类选择改”的思路,紧盯居民需求、聚焦基础短板,始终把老旧小区安全设施和基础设施改造作为重点。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老旧小区累计改造供水管网288公里,供电线路220.6公里,供气管道197.57公里,道路硬化刷黑218.79万平方米,雨污分流533.92公里。同时加大部门协作力度,形成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强大合力。在城管部门的配合下,近三年全市老旧小区共拆除违建36.34万平方米,其中2021年拆除14.1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居民生活公共空间得到拓展,为下步改造建设公共设施设备提供了场地空间。
(三)各方通力协作,积极筹措资金。一是市发改、财政、住建等部门通力协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2019—2021年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累计争取到位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共15.38亿元,占全省资金总量的11%,仅次于武汉、宜昌、襄阳。二是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市级奖补政策。市级保障性安居工程奖补资金根据年度绩效评价结果向考核先进的城区倾斜。2021年起,城市配套费计划增加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支持城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积极探索投融资机制。市政府印发《黄石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投融资机制实施意见》,明确由市众邦公司作为全市老旧小区改造的融资平台,会同城区谋划一批农贸市场、社区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经营项目,同时通过盘活、开发经营存量土地、房屋等资源,扩大资产收益,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性贷款,弥补资金缺口。
(五)推行物业覆盖,维护改造成果。按照“试点先行”思路,在探索实践中力推物业服务全覆盖和“红色物业”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小区业委会组建完成率75.43%,业委会党组织覆盖率66.71%。特别是以黄石港枫叶山、西塞山牧羊湖为代表的一批老旧小区已实现“有治安防范”“有清扫保洁”“有绿化养护”“有物业维修”“有规范停车”的物业管理“五有”服务。通过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推进实施物业全覆盖,为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日常保洁、维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计划
虽然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取得一定工作成效,但是在项目谋划、推进实施以及后期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相关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进一步协调专业单位,推进各方参与
目前我市改造项目涉及专业经营单位改造内容协同不够、衔接不畅。同时相关专业设施设备的最新技术没有应用到老旧小区,无法为下步提升服务质量创造条件,以便更好的满足群众需求。为此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召开专题协调会议,要求全市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协调力度,各管线单位要更好地参与城市建设,紧紧围绕城市品位提升,价值提升,竞争力提升,共同努力。我局探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牧羊湖小区为试点,组织召开现场协调会,水、电、气、通信等专业经营单位根据小区管线私搭乱接现状,现场提出管线迁改方案,并会同城区建设部门做好同步施工计划安排。借鉴试点成功经验,我局进一步协调专业单位,加大改造参与力度。
(二)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守住改造成果
目前,我市大多改造项目对后期长效管理研究不够,普遍存在重前期建设轻后期管理的现象,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不够紧密,没有形成制度,不利于固化改造成果。虽然通过物业全覆盖、红色物业等工作,许多小区都建立了物业服务机构,社区也成立了物业服务中心,但是目前机构大多还未有效运行,业委会、社区、物业公司“三位一体”的基层治理体系还未建立。同时,居民百姓在转变思想,建立共同维护改造成果的意识,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下步我市将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倾力打造红色物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快推进物业管理全覆盖工作,将社区治理能力建设融入改造过程,促进小区治理模式创新,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完善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共同构建“三位一体”的基层治理体系,维护改造成果。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推动我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和服务条例立法工作,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并指导老旧小区居民建立业主文明公约,坚决防止改造后的小区仍有违章乱搭乱建、管线私拉乱牵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