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走进下陆区碧桂园教工小区,映入眼帘的是规范有序的停车位、错落有致的步道、四通八达的交通、富有韵味的文化设施……
看着如今清爽、干净、优美的小区环境,很难想象,几个月前,这里还存在基础设施老旧、环境卫生脏乱差、停车难等问题。
碧桂园教工小区是湖北理工学院的家属住宅区。小区依山而建,呈梯田式分布,且面向磁湖,人文地理条件优越。但因建造年代久远,小区渐渐出现功能配套不全、设施设备缺失等问题。“最早的一批建筑是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砖房。”今年77岁的退休教师袁帮翠,退休后于2005年住进碧桂园教工小区,“十几年过去,基础设施有些‘超期服役’,道路破损,下水管道雨污不分流……这些短板影响了居民生活。”
去年,下陆区团城山街道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积极开展团城山片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碧桂园教工小区也纳入其中。“要想进行小区改造,拆违是绕不过去的环节。”湖北理工学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物业经理刘丽云说。
因历史原因,该小区内老建筑私搭乱建情况严重,其中21栋就有10多处违建,不少群众对此有意见。为了让居民理解和支持小区改造,街道、社区、物业三方成立项目改造临时党支部,挨家挨户上门,讲解小区改造规划,询问居民意见和建议。就这样一家一家上门,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解决,小区改造最终得到居民支持。
据介绍,碧桂园教工小区改造项目共涉及25栋楼578户居民,对道路刷黑、绿化升级、管网改造、照明设施、立面整治、天然气改造、供排水设施、智慧小区等内容进行建设,总投资610余万元。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小区道路硬化刷黑,绿化景观改造提升,下水管道实施雨污分流、增设充电桩……小区实现了“里子”“面子”齐提升。
“老旧小区改造改出了便利,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78岁的陈世启和老伴住在这里,平时喜欢散步,步道加装栏杆后,他走得更舒心了。
小区文化墙
上午10点,退休教师周菊花骑着电动车,准备到超市买菜。在小区刷黑的道路上骑行,道路旁新建的一块长达200余米的文化墙,让她有一种亲切感。墙上挂满了富有哲理的诗句、短语,配上雅致的装饰,让人耳目一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草地上一块块造型别致的牌子,写着关于师德师风的宣传语。不远处空地上还立着一块雕塑墙,一面墙呈现的是孔子形象,另一面是教育家陶行知塑像。“看着这些标语和雕像,感觉很亲切,常常勾起教书时光的回忆。”周菊花感慨地说。
“小区住户大多是教师身份,在改造过程中,对边角地块、闲置用地等重新规划利用,突出师德师风主线,将文化建设串点成线,彰显出独特的文化韵味。”物业经理刘丽云说。
“不仅改出了老旧小区的新面貌,也改出了居民群众的新生活。”团城山街道项目改造负责人王伟介绍,在碧桂园教工小区改造中,团城山街道坚持科学规划,紧紧围绕群众所需所盼、所急所忧,列清单、定制度、求实效,“硬件”改造与“软件”服务齐发力,突出文化底蕴和特色,不断提升居民满意度、幸福感。
闲暇时光,周菊花和好友在室内运动场所打起乒乓球,有说有笑。“健身设施配套齐全,文化氛围浓,退休日子充满乐趣。”她对如今的小区环境十分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