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旧小区“焕新记”
到口袋公园“生长记”
从“志愿红”到“文明潮”
黄石这座以矿冶闻名的城市
正用“文明+”模式
解锁幸福密码

青山湖社区青山花园小区内安装电梯

栗林湾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
黄石用实践证明
文明从来不是抽象概念
而是一张张百姓笑脸
和城市血脉中的温度
将“文明”刻进骨子里的黄石
正用文明接力赛
续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温暖叙事





绵绵用力
方能久久为功
当崇德向善的徐徐清风
轻抚着黄石的每一个角落
一个个先进典型
一项项道德实践
就不断激发着全社会善行义举
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黄石篇章
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五有”全覆盖基础上,黄石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将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站、红色驿站、农家书屋等各类阵地进行整合,在公园景区、公共场馆、商场周边等延伸建设了3900个文明实践点。

在更广的范围,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黄石一批功能发挥到位、创新亮点突出、群众普遍认可的精彩活动常办常新:
- 开展理论宣讲,创新打造了“好家风 爱黄石”“理耀黄石”“文艺惠民”“黄小石说文明”等一批宣讲品牌,服务力量不断增强。
- 深入实施“文明黄石我先行”系列行动,组建150余支文明宣导队,常态化开展文明宣导、爱心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文明习惯逐渐融入市民生活日常。
- 集结社区“能人”志愿者,开展“文明集市”活动,将健康义诊、扫黄打非宣传、磨刀服务、爱心义卖以及垃圾分类指导等多元化便民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 组织实施“同心面对面”“文明黄石我先行”等系列活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发挥公职人员带头作用,从屋顶防水、安装路灯、线缆整治、修停车棚、建充电桩等“小事”入手,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环境得到改善、“小问题”有人重视,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今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市委书记郄英才代表黄石赴北京接过“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这一金字招牌。
消息传回黄石,全城沸腾。
全国文明城市是对城市整体实力、内在魅力和发展活力的科学评价,是反映一座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全能指标”。
自2012年锚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目标起,13年来,黄石始终坚持高位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本轮创建以来,黄石秉承创建初心,尽锐出战,攻艰拔寨。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通过现场调研、开专题会等方式解决创建难题;市人大出台地方性法规,为创文提供法律支撑;市政府把创文写进工作报告,把文明深植民生肌理。
文明的高度,取决于城市对人民的温度。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黄石全面对标对表创文细则,把15分钟便民生活圈、市政设施、交通路网改造与老旧小区改造对接,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塑形”。
在看得见的公共空间,一个个老旧小区“蝶变”温馨港湾,一处处公园走进百姓生活,一条条道路修葺一新,一点点细节尽显文明之美;在看不见的精神生活中,黄石坚持创城和育人同步,把文明的印记融入大街小巷,使言行有礼烙进日常,将传统美德塑成时代风尚。
从城市到农村再到全域,黄石用绣花功夫绣出了城市文明新高度。




从“一处美”到“一片美”
从“环境好”到“生活乐”
文明创建惠及千家万户
黄石的“面子”更好看了
“里子”也更舒适了

站上新起点,扬帆新征程
黄石将始终从百姓的所需所盼出发
从一个个民生角落
扩散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让居民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
永续文明薪火
□ 鄂东评
当下,“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正辉映着黄石。
这是一份属于全体黄石人的荣光,更是一份“建设人民城市”永恒考卷的再起笔。
站在新起点,唯有将“文明+”模式锻造成永续发展的引擎,方能真正铸就城市之魂,让幸福永驻。
要深化“文明+治理”,变“创建机制”为“长效动能”。高位推进、尽锐出战的宝贵经验,须转化为常态制度。城市“塑形”、文明培育亦需久久为功——老旧小区改造、口袋公园增绿、线缆整治等硬件提升,必须与精细化管理、市民文明素养的“软件升级”同频共振。让城市温度渗透每一个角落,方使文明高度可感可触。
要拓展“文明+参与”,聚“满天星斗”为“燎原之火”。吕东的千场宣讲、于文英的孝老善行、“安达路”救人群体……凡人微光已点亮黄石星空。未来需更广搭平台,升级“文明积分”“能人志愿者”等模式,使凡人善举获得更可持续的激励与传播,让文明实践阵地真正成为群众想来、爱来、常来的精神家园。当志愿红成为城市流动的风景,文明就有了最坚实的根基。
要融合“文明+发展”,赋“红色沃土”以“时代新彩”。王英镇的红色基因、曹家晚村的“一红一绿”实践,启示我们:文明创建需深植本土文脉,与高质量发展同向而行。贵湾村“香椿示范产业园”的产业兴、乡风淳之路,正是文明与乡村振兴融合的典范。我们仍需深挖黄石工业遗产、红色资源等独特优势,将文明滋养融入产业升级、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的脉络,让精神富足成为驱动发展的深层动力。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文明如火,光耀未来。
黄石当以归零心态再出发,让文明的薪火在长效治理中不熄,在全民参与中炽热,在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中生生不息——如此,方能为中国式现代化黄石篇章,写下最温暖厚重的幸福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