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关乎城市发展。“十四五”以来,我市始终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实物配租、租赁补贴、租金减免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为中低及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外来务工等群体共减免租金2297.32万元,发放租赁补贴350.39万元,让“有得住、住得起”的美好愿景,逐步走进千家万户。
故事为镜:从“忧居难”到“优居暖”的幸福蜕变
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下陆公租房承租人梅女士的生活充满了不易,两个孩子因早产自幼体弱多病,需要她全身心照料,这也让她无法外出工作;家庭经济重担,全压在丈夫一人肩上。丈夫的工资扣除一家人的生活费、孩子的学费、水电杂费后,早已所剩无几,住房支出更是成了压在这个家庭肩上的“沉重包袱”。
转机,始于公租房租金减免政策的落地。我市公租房实行(准)市场租金、分类减免政策,梅女士一家五口每年能享受近6000元的租金减免,自己只需缴纳200多元就能租住公租房,物业管理费也同步减免。“多亏了政策好,要不然我们这一大家人不知道怎么生活下去,感谢党和政府帮我们家渡过难关。”梅女士逢人便诉说着政策带来的温暖。梅女士的家庭故事,正是黄石住房保障政策的鲜活注脚。
政策聚焦:靶向发力“双困家庭”,减免帮扶再升级
明晰保障范围,实现政策无缝衔接。黄石市公租房始终坚守“经济困难+住房困难”的“双困家庭”核心保障定位,随着民生需求变化动态优化政策,持续提升保障精度与帮扶力度,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承租公租房,在家庭人口保障面积范围内可享受90%的租金减免,城市低保边缘住房困难家庭在家庭人口保障面积范围内可享受80%的减免。
2023年我市建立保障性租赁住房体系后,对保障范围进行了科学调整:原公租房保障的“其他收入家庭”(含在黄石无自有住房的住房困难家庭、外来务工人员等),逐步通过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住房需求;而此前已入住、且符合无房条件的“其他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可继续承租公租房,并按政策享受家庭人口保障面积范围内30%的租金减免,确保政策调整平稳过渡,“不追索既往”。
扩大补贴覆盖,精准缓解租房压力。针对未承租黄石市公租房、在市场上自行租赁住房的“双困家庭”,黄石市专门推出公租房租赁补贴政策,实现保障范围“全覆盖”。
补贴金额计算兼顾“实际需求”与“市场行情”:以家庭承租私房的实际面积为基础,参照同一地段公租房市场租金标准,结合家庭人口数量综合核算后发放。这一举措精准减轻了“双困家庭”在市场租房的经济负担,让未入住公租房的“双困家庭”也能享受到政策红利。
升级减免力度,让政策红利精准落地。2025年,我市进一步优化公租房租金减免政策,在原有基础上实现“精准加码”,让帮扶更有力度、更显温度。
1.特困群体帮扶“提标”。此前,分散供养的特困群体可享受保障面积内公租房租金标准90%的减免;2025年新政策将这一比例提升至100%,实现保障面积内租金“全免”,切实为最困难群体“兜底”保障。
2.专项群体保障“扩围”。首次将经民政部门认定的“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纳入租金减免范围,在刚性支出困难期间,该类家庭按保障面积内同地段公租房租金标准的80%给予减免;若同时属于城市低保或城市低保边缘家庭,可叠加享受保障面积内100%租金减免,实现“精准兜底”。
3.重点群体政策“稳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低保边缘家庭、重点优抚对象,以及仍在承租的“其他收入家庭”,租金减免比例保持稳定——分别按保障面积内公租房租金标准的90%、80%、40%和30%减免,确保政策连续性,让受益群体“住安心房”。
成果总结:“十四五”安居答卷彰显民生担当
“十四五”期间,黄石市以精准定位为基石、以动态优化为支撑,推动公租房政策落地见效,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民生答卷。
实物配租稳安居。全市“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公租房配租超1000户,从“无住处”到“舒心住”,千余家庭接过新房钥匙的瞬间,正是“住有优居”的生动落地。
租赁补贴减负担。针对市场租房压力大的群体,政策展现出巨大灵活性,累计向2392户(次)家庭发放租赁补贴350.39万元,有效缓解了他们在市场租房的经济压力。
租金减免暖民心。聚焦公租房承租家庭的实际困难,对符合条件的25561户(次)公租房承租家庭实行租金减免,累计减免租金2297.32万元,如及时雨般减轻了他们的生活负担。
展望未来:续写民生幸福新答卷
“十四五”期间,从政策体系的持续完善到租金减免的精准加码,从房源保障的稳步推进到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这份“安居答卷”是黄石住房保障工作的“里程碑”,更是新征程的“起跑线”。下一步,我市住房保障工作将继续以政策为笔、以民生为墨,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体系,通过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着力提升全市住房保障水平,努力实现从“有得住”向“住得好”的全面升级,让保障房成为百姓满意的“幸福房”,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