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城市更新 > 项目图片

美了!湖北这些小区改造好亮眼

作者: 来源:湖北住建    时间:2023-07-06

分享:


越来越多住在老小区的人会发现,推开门就有惊喜。可能是一个小型景观园、可能是一个微缩博物馆,也可能在家门口就躺着一架飞机。


五年来,湖北多地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让居民拥有“家门口的幸福感”。舞台进小区、营造景观院落、打造具有文史感的景区式街区、融入古城文化等改造方案各有千秋,这件“千家万户的事”,正让千家万户受益。




01

儿童剧进驻到小区

宜昌西陵区 | 桃花岭社区


图源:三峡日报


走进桃花岭片区,平整干净的柏油路两旁花团锦簇。背街小巷墙体被粉刷为橙黄色,墙上写满了治愈系文案,文艺怀旧。


桃花苑小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是桃花岭的核心区,也是宜昌城区典型的老旧小区。2020年,宜昌市投入9000余万元对桃花岭片区开展综合改造。2021年,宜昌市委深入实施筑堡工程,桃花岭社区成为宜昌“筑堡工程”试点社区。


图源:三峡日报


在桃花岭6-14号,有一个占地800平方米的复合型、功能性群众活动阵地“桃子剧场”,是桃花岭景区式街区打造的核心项目,集邻里生活、公共服务、文化休闲、全民学习、创新创业等多个场景于一体,融合了艺术表演、跨界美食等多种业态。


2022年“五一”期间,刚进驻的儿童剧创意团队“贰月剧场”在桃花岭街区连演5天,吸引了辖区众多家长和孩子前来捧场。



除此之外,桃花岭社区打造了全市首个“社区盒子”。引入幸福食堂、青少年学习室、居民休闲空间等服务业态,配备快递终端、共享充电租赁、24小时自动售卖机、外置充电桩等服务设备。今年,还增加了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让居民在家门口体验美好生活。


“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现如今,桃花岭社区俨然已成为了具有烟火气、市井味、文史感的景区式街区。




02

小区变成博物馆

黄石港区 | 枫叶山小区


图源:我的黄石


枫叶山小区始建于1992年,有居民950户、2100人,几乎都是华新水泥公司员工及家属。位于黄石枫叶山的华新水泥,历史可追溯至1907年,是中国最早的水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


2019年,黄石港区启动老旧小区“幸福密钥”改造工程。枫叶山小区曾经灰墙斑驳、道路破损的乱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美丽的广场、干净平整的道路。


图源:我的黄石


在改造中,小区着重进行华新文化氛围营造。漫步在枫叶山小区里,彩绘、浮雕等各种元素,生动再现百年华新企业史。小区与一墙之隔的华新水泥工业遗址一起,成为枫叶山小区工业记忆的一部分。


图源:我的黄石


小区广场内有一块儿绿油油的草坪,两排参天的大树让人丝毫感受不到酷暑的逼近。所有的室外设备,都有它们的专属涂鸦,消防栓变成大眼仔,水表箱是海绵宝宝,趣味十足。


“这里面有我们在华新水泥工作的回忆。”如今,枫叶山小区仍能感受到华新的历史文化印记,成了人人称羡的休闲胜地。




03

文化古巷焕风采

十堰张湾区 | 放马坪巷


图源:十堰文旅


走进放马坪巷,白墙灰瓦古色古香。映入眼帘的是文化墙上的留声机、黑白电视机,浮雕墙上的《闯王牧马》栩栩如生,一秒回到旧时光。


放马坪巷位于六四社区和花园新村两个社区之间,面积达百余亩,常住居住144户406人,是一个典型的城郊村居混杂地,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的地方。2019年7月,放马坪街道、社区决定对小巷进行改造升级。


图源:十堰文旅


20世纪70年代,二汽轴瓦厂、二汽化油器厂分别建在村子的东西两侧,现代化汽车工业与放马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改造后的放马坪巷,可以窥见“破墙而出”的东风汽车、还有众多悬挂在墙上的老物件,承载着上世纪放马坪人的美好回忆。


图源:十堰文旅


古巷中,一口传说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井被村民妥善保存。井深13.5米,水量充沛,水质清澈,冬暖夏凉。古巷西头,高近20米的大柏树已历经400多年的风雨,仍守护着放马坪巷。


“老宅古树连古今,文化古巷好风光。”如今的放马坪巷已成为张湾区乃至十堰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04

小区有了公共餐厅

宜昌当阳 | 联心小区


图源:雄风当阳


联心小区紧邻商圈,片区内有450余名老年人、650余户双职工家庭、1126余家商户。他们或是因为行动不便,或是因为工作繁忙,一日三餐成为了生活难题。2022年,联心小区纳入当阳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信义小厨”坡顶红墙,年代感十足的同时又透出几分工业风的时尚感。这里原是电信局的增音站,建于1957年,面积约220平方米,改造前基本处于荒废状态。


图源:新华网 刘桔摄


走进“信义小厨”,只见桌椅干净整齐,饮水机、小超市、儿童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明厨亮灶,透过后厨窗口,可看到大厨颠锅炒菜,烟火间,香气诱人。


图源:中国新闻网


火锅38-58元、荤菜6-8元、素菜2元,还可外送到家。两荤一素只用花20块钱不到,味道还很不错,居民对此赞不绝口。


信义小厨现日均接待人数超300人,解决了居民就餐难的问题,获得广泛好评。2023年1月30日,这一改造项目作为优秀案例,被人民日报报道。




05

小区门口有真飞机

宜昌当阳 | 凌云小区


图源:新华网 李征峥摄


走进凌云小区,硬化路面宽阔平整,绿化带清爽怡人,刚刚改造完成的停车场、晾衣架、路灯等设施焕然一新。在小区附近散步,飞机、坦克等退役军事装备映入眼帘。


凌云小区始建于1969年,为凌云集团的家属区,于2022年年底完成改造


图源:董晓斌 摄(上图)、当阳城市网(下图)


靠近凌云小区是凌云国防公园。这里原是一片废弃用地,后凌云集团依托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因地制宜,将其打造为国防教育公园,展示有飞机、坦克、榴弹车、高射炮等退役军事装备。


在公园里,可以看到用作展示的63式装甲运输车,那是曾参与包括越南战争、两伊战争等不少战役的同款运输车。还可以看到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双发中型运输机安-26运输机,感受实实在在的历史。


如今,小区不再逢雨必涝,废土荒地不见踪影,出门便可以游园散步。




06

人车分流的百姓大舞台

武汉武昌区 | 首义小区


图源:武汉住保房管


走进首义小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开阔的中心广场,四周有“空中廊桥”围绕,居民或是在桥上漫步,或是在广场上休闲玩乐。


首义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武汉市最早的居民小区之一,共有房屋38栋,居民2121户。2021年,武昌区老旧小区改造完工38个小区,首义小区就在其中。


图源:长江日报


广场被规划成“百姓大舞台”:大屏幕上可播放节目、平台可作为演出舞台、玻璃屋顶能遮阳避雨。地面涂装成羽毛球场,没有演出的时候,就成为运动场,供居民打羽毛球。


图源:长江日报


空中廊桥大约两层楼高,直接和周围楼栋的二楼连通,居民走出家门即可无缝对接走上廊桥散步、观景,无障碍地来到百姓大舞台。廊桥下可行车,形成小区空中廊道与地面车辆通行的各自环形路线,真正实现了人车分流。




07

居民共建的景观院落

武汉江汉区 | 西马新村小区


图源:长江日报


西马新村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居民1200多户。2020年12月,西马新村从水、电、墙体、设施等方面进行了59项内容旧改。


图源:长江日报


走进西马新村,幽静的感觉铺面而来。小区内种植了各类观花植物,有三角梅、双色茉莉等,还有造型各异的盆景,俨然一座微型植物园。


由于西马新村小区的居民大都热爱花艺,并且都善于种花、种草。有成熟的园艺技术支撑,社区党委打算将这个小区打造成“景观院落”


图源:湖北广播电视报


“景观院落”规划以位于小区中心位置的6、7、8三栋的一楼,作为小区景观打造的主体。高低不一的木栅栏是居民自己动手安装的,废弃的轮胎化身为小黄人,顶上种有花草。


如今的西马新村,红花绿叶赏心悦目,吸引无数游客前往打卡,无异于为隐于闹市中的绿色院落。





一块块方寸之地,陪伴无数居民成长,却逐渐留下岁月的痕迹。现在又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被修饰装点,展现不同的活力,焕发出新的生机。


曾经,旧改被简单地理解为“整容与扮靓”。如今,旧改更要改出城市发展新动能。旧改不仅仅是“改旧”,而是为了奔向更好更新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