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城市更新 > 老旧小区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用“新颜”换“心暖”

作者: 来源:东楚晚报    时间:2024-09-14

分享:

9日傍晚,黄石港区新闸社区飞云佳苑小区,一群老年人正聚在一起纳凉。居民徐婆婆开心地说:“小区改造后,路面刷黑了,广场平坦了,墙面粉刷了,下水管网改造了,住在这里越来越舒坦了!”

  然而,就在一年多前,小区居民还在为设施老旧、环境差苦恼。仅一年多的时间,飞云佳苑小区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居民群众为小区如此自豪呢?

  居民给出的答案是:共谋、共建、共管取得的!

  共谋,集思广益

  飞云佳苑小区始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共有4栋居民楼,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随着时间的流逝,小区出现了设施老化、房屋老旧、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居民群众颇有怨言。

  去年,飞云佳苑小区被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小区居民非常高兴,一时间,“改什么、怎么改”,成了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

  趁着热度,新闸社区党委发动居民小组长、党员楼长、业委会人员,走访入户,广泛征集居民对小区改造的意见和建议,并逐条梳理,当作旧改的参考依据。

  在社区党委的组织下,飞云佳苑小区党支部书记姜福秋、业委会主任李爱国主动站了出来,带着居民的意见与建议,与区建设局项目负责人进行了沟通交流,让民意在小区改造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随后,新闸社区党委再次组织召开多方协调会,对小区改造的整体思路和细节进行了商议,将初步制定的改造方案与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有机融合,最终形成了小区改造的具体方案。

  共建,群策群力

  “小区旧改,不仅改善的是小区环境,更凝聚着民心。”新闸社区党委书记陈亚丽说,大家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共建美好环境的心自然齐了。

  小区居民沈明是一位货车司机,对小区的道路改造格外上心。他经常到小区道路改造场地观看,对道路路基修复、沥青刷黑提出建议。施工工人都夸他很专业。

  居民刘柳在企业上班,经常加夜班,她对小区加装路灯很关注。几次就路灯加装的数量、型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督促小区路灯安装到位。

  居民王焕明是小区的一名老党员,他对小区的下水管网改造格外关注:“一到下大雨,小区几处地方就冒污水,不但影响环境,更影响居民出行。”

  ……

  在小区改造过程中,小区居民积极参与其中。有的直接进入工地,当起了施工员;有的常驻施工现场,当起了监督员;还有的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当起了“参谋长”。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飞云佳苑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路面刷黑了,下水管网改造了,路灯亮起来了,小区还配备了停车场、晾衣架、健身广场、纳凉亭,处处透露着小区居民的“小心思”,也彰显着居民们用“新颜”换“心暖”的共享决心。

  近阶段来,居民李爱国等7名小区骨干,又在为小区的用电忙活着。据介绍,早年间,计划进行电改,但因参与户数不足而“流产”。此次,李爱国等人决心将电改落实,7名小区骨干分组逐户上门做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小区105户业主一致同意,成功提交了申请材料。

  同时,飞云佳苑小区再传好消息,小区4栋楼房得到立面整治机会,上月底已开始实施,小区容颜将再次焕然一新。

  共管,自我约束

  小区环境改善了,居民幸福感增强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氛围。如何让小区居民持续保持幸福感,成为社区党委和小区居民共同思考的问题。

  “小区管理,算我一个!”居民姜福秋认真地说。

  居民李爱国则提出:“谁受益谁管理!要让大家从‘被服务者’逐步转变为‘自我服务者’,激发共建共治共管的积极性,实行自我约束。”

  在李爱国、姜福秋等一批老党员、志愿者的倡议下,小区共管氛围日渐浓厚,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多。

  随后,小区《文明公约》制定了出来,小区居民行为有了约束。同时,由小区业委会牵头,定期召开居民议事协商会的做法也一直坚持了下来,居民代表在会上畅所欲言,提出的合理建议都得到了落实。

  如今,小区楼道整洁了,乱晒衣物的现象得到了整治,车辆停放有序了,纳凉亭每天有人打扫了……大家都自觉遵守和维护着小区的环境与秩序,用实际行动爱护着小区的一草一木。

  一个幸福小区,必须有温暖明亮的民生底色。飞云佳苑小区“共谋、共建、共管”的做法,正是其中最鲜明的色调,支撑着小区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美好的环境、文明的氛围,让居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小区居民自豪地说:“我们的飞云佳苑小区虽然是老小区,但住着就是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