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有关工作要求,现将黄石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关于保护具有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街区和村落的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黄石市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一是制定地方法规。颁发了《黄石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和《黄石市历史建筑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初步形成历史文化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编制了《黄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黄石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明确了保护范围和红线,并纳入“一张图”管控。全市已编制完成19个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规划。二是公布保护名录。2022年省政府公布了我市汉冶萍煤铁厂矿、大冶钢厂苏式建筑群、华新水泥旧址、大冶有色办公和生活区、大冶铁矿矿山二路和光明里等6处省级历史街区;市政府公布了三批次黄石市历史建筑共计63栋,有效地保护了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三是推进活化利用。近年来,我市以延续黄石矿冶文化为主题,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的契机,系统推进了华新水泥厂旧址、铁山光明里、矿山二路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利用项目。推进历史文化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进一步延续城市文脉,彰显了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大力实施历史建筑修复,油铺湾1号民居和第一届市委办公楼两处历史建筑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完成整体修缮改造,现已打造为党史陈列馆和红色产业教育基地。实施改造提升的武汉路商圈、交通路商圈、黄冈路钟楼烟火、百年黄石上窑和平街等一批老街改造工程,保留了老街原貌,打造出街区特色,焕发老街生机,延续了城市记忆。大冶市按照系统保护、活态传承、连片发展的思路,建立起“三带三廊七片”集中连片活化利用格局,全市探索出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的“文旅+研学+新业态”等三种模式。阳新县构建全域“一环、三线、四片”的活化利用总体格局,将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与发展新业态进行串联。
二、工作计划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坚持保护优先,可持续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和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工业遗产、文物文保单位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推动文商融合,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一是持续开展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的普查、认定、公布、挂牌和测绘建档,实现数字化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体系;支持大冶市、阳新县争创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
二是抓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历史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规范设置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标识牌;重点实施大冶钢厂苏式建筑群、华新水泥旧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工程等项目;普查并公布一批能够真实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历史地段;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程,推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
三是加大工业遗产、文物文保单位保护力度。全域开展工业遗产的普查,完善工业遗产名录,形成《黄石市工业遗产图录》,完成黄石市第二批工业遗产的认定公布工作。按照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要求,编制完成普查工作报告。推进下陆钢铁厂(东钢)旧址、黄石造船厂旧址、黄石纺织机械厂旧址、湖北省拖拉机厂旧址等保护活化利用工程和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修缮利用工程。全力支持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