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新的使命任务。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信息革命的时代潮流发生历史性交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信息化发展大势和国内国际大局,深入回答了在中国为什么要建设网络强国、怎样建设网络强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述了网络强国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内在关系,为加快网络强国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牢牢把握信息革命历史机遇,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已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和关键基础支撑。
同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战略部署,同时强调2035年要建成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等13个分类强国目标。网络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准确把握网络强国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内在关系。
准确把握信息革命时代潮流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内在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从社会发展史来看,一个国家能否实现繁荣富强、长治久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能否抓住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深刻重塑世界格局,正推动经济社会加速变革。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均把数字化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方向,加大政府组织和投入力度,围绕网络空间发展主导权、制网权的争夺日趋激烈。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必须切实把信息化发展时代潮流转化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劲动力。
准确把握网络强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关系。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对网络强国建设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就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强化网络、数据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网络强国是数字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必须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按照新时代分两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新要求,加快实现各项战略目标。
准确把握信息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信息化发展工作的要求,贯穿始终的一条,就是要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课题,信息化是“四化”同步发展的加速器、催化剂。信息化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实践路径、驱动力量和建设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网络强国承担着重要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充分阐释了网络强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进程中,网络强国建设承担着提供有力网络舆论支持、信息化支撑和网络安全保障的使命任务。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敌对势力把互联网作为对我国实施干扰遏制、西化分化、舆论攻击的重要手段,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面临多重挑战和考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