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安全观是指在一定时代背景下对安全问题的主观认识,主要是围绕着如何确认和维护安全利益所形成的。在科学安全观的指引下维护国家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安全观大体经历了传统安全观、新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发展阶段,国家安全战略随之相应调整和完善,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公安机关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增强捍卫国家政治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更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传统安全观:不能有效应对多元化安全威胁
在国际问题和国家安全领域,传统安全观强调政治安全、军事安全、领土以及主权完整等重要性,而忽视了生态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等相关领域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长期坚持传统安全观,客观来看,在保障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避免大国之间冲突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传统安全观以国家为出发点进行安全考虑,对社会、人民的安全问题考虑不足;安全考虑视野局限于政治和军事安全方面,对生态安全、文化安全等方面欠缺思考;对第三世界国家而言,缺乏安全话语权,自身的安全诉求得不到保障。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安全观无法有效应对日益多元化的安全威胁。我们党积极探索新的国家安全观,走新的国家安全之路。
新安全观:实现向非传统安全观过渡
冷战结束后,党和国家在缜密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调整国家安全观,逐渐由传统安全观向非传统安全观过渡,探索出新安全观。
与传统安全观相比,新安全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安全主体、手段和目标等方面。在安全主体方面,新安全观视野下,安全主体不再局限于国家,更多主体积极参与国际安全事业,并在世界安全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安全手段方面,新安全观倡导合作,很多国家安全问题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解决;在安全目标方面,新安全观提出,国家安全是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体,除了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外,经济、科技、卫生等方面的安全价值不容忽视,并且可以通过国际合作来实现本国的安全目标。
新安全观的核心内容包括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四个方面,顺应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较为重视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安全,体现了向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的过渡。但新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的整体重心置于对外安全和国际安全领域,不具有概括性的特点,是片面的、不完整的非传统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科学安全观的发展与升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大势,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高度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实现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发展与安全、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等多项安全的统筹规划,因此,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全面、系统的高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性、全面性与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安全威胁认知、安全构成内容、安全保障措施三个方面:
其一,对安全威胁的认知逐渐全面深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安全格局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国面临着多元化的安全挑战:既有内部安全,又有外部安全;既有国土安全,又有国民安全;既有传统安全,又有非传统安全;既有自身安全,又有共同安全。因此,我们必须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全面审视国内国外的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科学诊断、对症下药、整体防治。
其二,安全构成内容日趋完善清晰。与以往的安全观相比,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构成内容上不仅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而且对国家安全要素进行系统性划分与战略定位。
其中,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彰显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要求国家安全考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必须保护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必须维护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坚定维护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以经济安全为基础,要保证基本经济制度安全和基本分配制度,保障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安全,加强金融安全,确保国家发展所需资源的获取和粮食安全;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三者相辅相成,给予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厚的支撑力量;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要维护好我国海外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日益扩大的海外利益,并为国际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其三,安全维护措施更加全面系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目标是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牢牢把握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即健全国家安全体系与推进国际安全合作同时进行,不可偏废。
在健全国家安全体系方面,设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明确了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组织,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强调在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在发展和改革开放中促安全,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不断推进国防和军事现代化建设,构建国家安全法治体系,使国家安全治理有法可依;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系统。
在推进国际安全合作方面,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尽力寻求以对话沟通的方式缓解紧张、消除矛盾、避免冲突;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为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和平稳定、推动文明进步注入强大动力。
(王明生,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
来源:人民公安报